基因与环境哪个才是肿瘤发病的原因?
2010-03-23关于肿瘤发病的元凶,医学各界对此争论不休。究其原因,其实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最早发现癌症发病率可能与遗传背景有关的证据来自于流行病学的研究,这是一门专门研究疾病发病原因的学问。
早期调查发现,在父母或兄弟姐妹(称为一级亲属)中有癌症患者的人中,癌症的发病率较在一级亲属中没有发病史的人更高一些。此后,更在一些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的家族中发现,其后代成员中有大得多的发生同类肿瘤的机会,提示至少有一些肿瘤是与遗传背景有高度相关性。
当然环境因素与肿瘤的关系也非同一般:比如早在18世纪下半叶英国外科医生就观察到英国的扫烟囱工人特别容易患阴囊癌,因此他推测烟灰中有一些物质是导致肿瘤的罪魁祸首。
因此,在遗传和环境有害物到底谁是癌症的元凶这一问题上曾经发生相当大的争论。
现在我们知道,肿瘤的发病既有遗传背景也与环境因素相关。也就是说,有些人基因背景好,怎么抽烟都不会得肺癌,而有些人基因背景不太好,就是被动吸烟或从事厨师职业(接触油烟机会多)也会高发肺癌。
由此看来,在多数情况下遗传背景的影响比环境因素的作用要大。
在日本,肿瘤被称为不良生活习惯病,强调的是在基因背景不佳的情况下,生活习惯就会加大基因突变概率而导致肿瘤。